来源: | 作者:pro0c900d | 发布时间: 2014-03-21 | 5062 次浏览 | 分享到:

钙与年龄

钙的推荐每日供给量标准如下:从初生到10岁儿童600毫克,1013800毫克,13161200毫克,16l91000毫克,成年男女800毫克,孕妇1500毫克,乳母2000毫克。青春期前儿童生长发育迅速,钙的需要量也相对最大,可达成人需要量的24倍。要特别注意补充。

钙是人体内200多种酶的激活剂,使人体各器官能够正常运作。

钙在人体内是由甲状腺与甲状旁腺进行调节,并且在血钙与骨钙之间维持动态平衡。

钙是人体内含量最多的无机盐:钙是人体内含量最多的一种无机盐。正常人体内钙的含量为12001400克,约占人体重量的1.5%2.0%,其中99%存在于骨骼和牙齿之中。另外,1%的钙大多数呈离子状态存在于软组织、细胞外液和血液中,与骨钙保持着动态平衡。机体内的钙,一方面构成骨骼和牙齿,另一方面则可参与各种生理功能和代谢过程,影响各个器官组织的活动。

钙与镁、钾、钠等离子保持一定比例,使神经、肌肉保持正常的反应;钙可以调节心脏搏动,保持心脏连续交替地收缩和舒张;钙能维持肌肉的收缩和神经冲动的传递;钙能刺激血小板,促使伤口上的血液凝结;在机体中,有许多种酶需要钙的激活,才能显示其活性。

人体是一个有机的生命体,在所有的生命活动过程中,需要有各种物质的参与,这些物质的种类和数量和地球表面的元素组成基本一致。这些元素除碳、氢、氧以有机物的形式存在外,其余的统称矿物质(无机盐)。能测定的人体内的无机盐有20余种。

人体中的钙元素主要以晶体的形式存在于骨骼和牙齿中。人们身体中的矿物质约占体重的5%,钙约占体重的2%。身体的钙大多分布在骨骼和牙齿中,约占总量的99%,其余1%分布在血液、细胞间液及软组织中。

 

营养价值

钙享有“生命元素”之称,20岁以后的女性尤其需要补充。这是因为,自20岁起,骨质密度即开始缓慢减少,30岁以后减速逐渐加快,从而为骨质疏松症等骨病埋下祸根。此外,缺钙也是导致女性衰老的一大因素,因此补钙对女性来说再重要不过。专家建议,成年妇女每日至少摄取1000毫克钙。若在怀孕期、哺乳期或绝经期,则须加至1500毫克。其最佳来源有乳制品、豆类、绿色蔬菜等。

乳钙是乳清无机盐浓缩物,是营养价值最好的无机盐源且易消化吸收,是直接从牛奶中提取出来的纯天然活性高乳蛋白钙。

乳钙中富含的牛奶矿物质是从牛奶中提取出来的天然来源,这些成分的优势不仅提供平衡的营养组成,还能促进钙的吸收利用,如磷、镁、乳糖和蛋白质等。乳钙中科学的钙磷21,最利于人体的吸收利用。

由于牛乳中含有丰富的乳糖和蛋白,故其吸收率大大高于其它普通钙,乳钙吸收率高达62%70%,是碳酸钙和葡萄糖酸钙的2.5倍,是乳酸钙的1.75倍,是贝类钙的5.5倍。食用乳钙后不会导致气胀、浮肿、便秘,所以乳钙是目前婴儿补钙的最佳来源。

 

人体成长期需要钙情况:

胎儿期:人的一生都需要补钙。从胎儿第3个月开始,胎儿对钙的需要量骤然增加,母体低钙将直接影响胎儿的身高、体重、头颅、脊椎及四肢的发育。若母体继续缺钙,孕期会造成腿抽筋、流产、难产、骨盆畸形,甚至出现严重的产科并发症,如:妊娠高血压、癫痫、蛋白尿、水肿等,严重危及胎儿和母亲的生命。为避免以上问题,孕期的钙摄入量为每日8001200毫克。当膳食钙摄入不足时,要及时补充。

 

新生儿期:新生儿期(出生后28天内):此阶段出现胎儿自生的低钙期,以激发钙的自稳系统的启动,此阶段需要从母乳中摄取大量的钙营养,由于母乳中缺少维生素D,如在出生2周后未及时补充,可能会出现低钙、惊厥、哮喘等危险症状。

 

婴幼儿期:婴幼儿期(出生~3岁):此阶段为人一生中代谢最旺盛的时期,大脑和身体迅速发育,乳牙长出,此时体内的钙量将直接影响到前期的生长发育。如果缺钙可能出现出牙迟、厌食、多汗、枕秃、鸡胸、O形腿、X形腿,并会发生上呼吸道感染、消化不良、肠炎等,给生活和成长带来不便。

 

学龄前期至青少年期:学龄前期、学龄期到青少年期(318岁以前):此阶段成长速度较快,脑的重量增加,脑的内部结构发育完全,恒牙长出,神经系统发育成熟。到青春期后骨骺逐渐愈合,身高的增长开始变慢并逐渐停止,补钙错过这个阶段,将直接影响到成年后的健康状态。

 

成人期:成人期(1845岁):此阶段体内骨钙储存达到最高峰,但这一时期工作、学习、生活的压力加大,会消耗掉体内大量的钙,这一时期如果不补钙,将会引发各种老年性疾病。

 

中老年期:中老年(45岁以后):随着年龄的增长,体内大量的钙营养被消耗,需从骨骼中将钙调入血液,造成骨密度下降,导致骨质疏松症。老年人骨钙丢失可达30%50%。长期地将骨钙调入血液,可能导致血管、组织、细胞内的钙量增加。随之,血管壁、心肌、肾脏中钙淤积,造成周身麻木、神经衰弱、情感淡漠、便秘、嗜睡、性功能减退、动脉硬化、冠心病、糖尿病、结石症、肿瘤等多种老年性疾病。在此时,甲状腺的C细胞会分泌降钙素促进骨钙还原,在还原过程中又形成了游离钙在大骨节边缘的异位沉积——骨质增生,也就是说,骨质增生是由于缺钙而引起的。这些病理和生理变化致使很多中老年人的生活受到困扰。

 

医学领域

日常生活中,如果钙摄入不足,人体就会出现生理性钙透支,造成血钙水平下降。当血钙水平下降到一定阈值时,就会促使甲状旁腺分泌甲状旁腺素。甲状旁腺素具有破骨作用,即将骨骼中的钙反抽调出来,藉以维持血钙水平。在缺钙初期,缺钙程度比较轻的时候,只是发生可逆性生理功能异常,如心脏出现室性早博、情绪不稳定、睡眠质量下降等反应。持续的低血钙,特别是中年以后,人体长期处于负钙平衡状态,导致甲状旁腺分泌亢进,首当其冲的是骨骼,由于骨钙持续大量释出,导致骨质疏松和骨质增生。另一方面,在甲状旁腺持续升高的情况下,由于甲状旁腺素具有促使细胞膜上钙通道开启而关不住,以及阻抑钙泵,使钙泵功能减弱,造成细胞内钙含量升高。持续的细胞内高钙,激发细胞像失控的野马,无节制亢进,造成细胞能量耗竭。与此同时,代谢废物又得不到及时消除,便会构成自身伤害,致使细胞趋向反常的钙化衰亡。由于缺钙,导致骨质疏松、骨质增生、儿童佝偻病、手足抽搐症以及高血压、肾结石、结肠癌、老年痴呆等疾病的发生。

钙可以控制心率和血压,也参与肌肉的收缩活动。没有这种物质,我们的身体就不能自如活动,这也解释了为什么缺钙的人就想整天躺在床上。所以如果由于缺钙感到疲倦,可以吃点意式芝士,酸奶或牛奶。这些都是高钙食品。不过,疲倦仅仅是缺钙的一种表现。失眠、高血压、经前抽筋、怕冷,甚至感到过度紧张也可能是缺钙的标志,因为钙能帮助调节神经系统。

有很多日常可得的食物能帮我们补充钙质、强健骨骼。例如芹菜、油菜、雪里红,羊肉和鸡肉,以及各种鱼虾类水产品和大部分干果等。

 

现代医学研究证明,缺钙会造成人体生理障碍,进而引发一系列严重疾病。这里列举一些与缺钙有关的主要疾病:

高血压:缺钙会造成反常的钙内流,导致钙在血管内壁细胞和平滑肌细胞内反常积贮,引起血管收缩,血管外周阻力增大,血压异常升高。持续的钙内流,促使血管壁弹性纤维和内皮细胞钙化、变性、甚至出现袭痕、断裂。外周阻力进一步增大,血压持续升高。由于血管内壁损伤,脂类通透性增大,血脂浸入血管壁的损伤处,造成胆固醇和其他脂类物质在血管壁上沉积。血管内皮细胞内损伤而分泌内皮素和某些激活因子,引起血小板和白细胞在血管壁上粘附、聚集。血管内皮细胞的损伤,又激活补偿性生理反应,促使血管平滑肌和成纤维细胞反常增生和内膜下移位,致使动脉管壁增厚、变硬,于是层层叠叠、大大小小的动脉粥样硬化形成了。研究表明,对于某些高血压病人来说,不用药物而是增加钙制剂的量,有助于控制高血压。

 

冠心病:许多研究表明,钙还能降低血中胆固醇的浓度,从而起到保护心脏的作用。有人观察,让胆固醇含量较高的男子食用含钙量低的食物10天(每天410毫克钙),检查他们胆固醇含量;然后再让他们吃含钙量高的食物(每天2200毫克钙)。结果高钙食物能减少胆固醇总量6%,其中低密度脂蛋白减少11%,而对人体有益的高密度脂蛋白数量则保持不变。专家认为,长时期严重缺钙会引发冠心病。

 

尿路结石:医生告诉肾结石病人限制食用钙,理由是钙为结石的一种主要成分。但是,美国哈佛大学的医学专家经过多年研究后发现,这可能是人类在认识上的一个大错误。他们提出,减少肾结石危险的方法恰恰是增加钙摄入量。大家知道,饮食中,特别是蔬菜中含有大量草酸盐,一般情况下,草酸盐在肠道内与钙结合成草酸钙随粪便排出。如果饮食中钙的摄入不足,就会使多余草酸盐经肠腔吸收而进入血液,最终由肾脏提出。如果人体长期处于负钙平衡状态,肾脏细胞不可避免会出现细胞反常钙内流损伤,肾脏回吸收功能减退,尿钙排出增多。高钙尿液与尿中草酸盐结合,形成大大小小草酸钙结石。如果不忌钙,而是采取补钙措施,尤其是补充水溶性钙剂,那么,在胃肠道中与饮食中草酸盐结合成草酸钙随粪便排出。另外,补充足量的钙可扭转负钙平衡,肾脏回吸收功能正常,尿钙排出减少,结石的可能性也减少。

 

结(直)肠癌:高脂饮食会过度刺激胆汁的分泌,过量的脂肪酸和胆汁酸是引起结(直)肠细胞癌变的触发剂。有研究证明,患有结肠直肠癌的病人,血清胆汁酸的含量比正常人高出1倍左右,而癌变细胞中胆汁酸含量比正常细胞高3倍以上。如果用高胆汁酸的饲料喂小白鼠,结(直)肠癌的发生率明显增加。如果补充足量的碳酸钙,钙离子与脂肪酸和胆汁酸结合,形成不溶性脂肪酸钙和胆汁酸钙随粪便排出,从而消除癌变的触发因子,就能阻抑肠细胞癌变。

 

钙与肌肉收缩:人体有着健美的身姿和自如的运动能力,这是因为有骨骼肌的兴奋。骨骼肌的兴奋是由钙起着中心作用的,钙离子在肌肉细胞中的浓度变化,调节骨骼肌肉的收缩与兴奋,即使是人们从人体外表看不见的平滑肌和心肌,也是在钙离子的作用下发生着各种的生理反应。钙像一个指挥官,指挥着全身内外的肌肉运动。在肌肉收缩过程中,当神经纤维接受刺激后,钙离子流入细胞内,此时肌肉中的钙离子浓度是肌肉收缩的基本条件。肌浆网是肌肉中钙的主要储存处,而且是最高度发育的钙运输系统,当骨骼肌受到刺激后,肌浆网中大量的钙将释放出来,细胞外的钙离子进入细胞内,细胞液中的钙离子浓度增加产生肌肉收缩,然后又是在钙泵作用下使肌肉内钙离子排出到细胞外产生肌肉舒张,整个过程迅速而短暂。如果钙在肌肉中的平衡状态遭到破坏,便会引起骨骼肌的疼痛、抽搐以及功能的下降,也会引起体内所有平滑肌和心肌的不正常运动,使人体丧失灵巧和控制自己运动的平衡和协调机能。

 

手足搐搦症:这种疾病是因婴幼儿体内缺少维生素D而使肠道对钙、磷的吸收发生障碍。另外由于甲状旁腺未能及时分泌更多甲状旁腺素,以致血钙降低,引起神经肌肉的兴奋性增高,出现全身惊厥、手足痉挛和喉痉挛,常伴发阵发性呼吸暂停和短时间窒息,引起缺血缺氧性脑损伤。据医学观察,大脑神经对缺血缺氧最为敏感,窒息10秒钟,神经功能开始出现障碍;窒息数分钟,就会出现血管神经不可逆转的损伤,轻则影响孩子智力,重则导致低能、痴呆。所以,做好手足搐搦症的预防工作是十分重要的,不管是母乳喂养还是人工喂养的孩子,都必须补充足够量的钙。除了补钙外,还要增加户外活动,多晒太阳和补充适量维生素D,以预防手足搐搦症的发生。维生素D是钙离子被骨髓吸收的载体,钙之缘片加入了维生素D,使人体对钙离子吸收能成倍增加。

 

骨质疏松:人体长期缺钙而引起负钙平衡的另一个严重后果——骨质疏松。很多研究表明,增加钙的摄入量对骨质损耗有着重要减缓作用,在减少由骨质疏松引起的骨折率方面也有着重要作用,特别在食用钙的同时服用维生素D,效果尤其明显。很多专家认为,补钙应在青春期就开始,这时候骨质正在形成,效果会更好。

随着平均期望寿命延长,老年人越来越多,骨质疏松的危害将会越来越突出。

骨质疏松症早期往往没有症状和体征,X线检查又不易发现,所以长期来不被人们注意。即使病情加重,主要表现是骨痛和骨质增生,常常不被医生所认识,往往错诊为腰肌劳损,或是关节炎。随着病情加重,骨量丢失到骨峰值的30%——50%时,骨骼变脆,稍有不慎就可造成骨折。据报告,上海市老年人骨折累计发生率,城市高达165%,农村69%。这种骨折往往又难愈合,常因久卧不起,并发褥疮或坠积性肺炎,严重者甚至会因此而丧生。

 

日摄入量

根据2002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调查报告显示,中国人钙缺乏状况仍然很严重,居民钙的日摄入量为391毫克,仅相当于推荐摄入量41%

 

膳食结构不合理:

蔬菜中的草酸、膳食纤维也会阻止钙质的吸收。

中国居民的饮食习惯直接导致中国90%的人终生钙处于饥饿状态。

 

不良的饮食习惯:

吸烟 、喝酒、常喝碳酸饮料 (这些都能造成人体酸性化,使人体中的钙流失;而碳酸饮料中还含有磷酸能造成体内钙磷比例失调,直接阻止钙的吸收。)

常喝浓茶 (茶水中的茶碱能阻止人体对钙的吸收)

常喝咖啡 (咖啡因能促使体内钙的流失和尿钙排出增多)

高盐摄食 (使尿钙排出增多而大量流失)

饮食搭配不良 (大量草酸、植酸食物与含钙丰富食物混食导致钙的无法吸收)

 

特殊的生理病理需求?

更年期的妇女(雌激素水平突然减少,骨钙被溶解,脱离骨骼的速度就会加快)。

糖尿病会引起骨质疏松。(糖尿病患者血液中的胰岛素水平很低,而胰岛素可刺激骨胶原蛋白的形成,帮助骨骼留住钙质和重建)。

 

缺钙易导致的病症:

少年儿童:厌食、偏食;不易入睡、易惊醒;易感冒;头发稀疏;智力发育迟缓;学步、出牙晚或出牙不整齐;阵发性腹痛腹泻;XO型腿;鸡胸。

青年:精力不集中;容易疲劳;腰酸背痛;免疫力低;蛀牙或牙齿发育不良

孕妇及哺乳期妇女:抽筋乏力;关节疼;头晕;贫血及产前高血压综合征;水肿及乳汁分泌不足。

老年人:老年性皮肤病痒;脚后跟疼,腰椎、颈椎疼痛;牙齿松动、脱落;明显的驼背、身高降低;食欲减退、消化道溃疡;多梦、失眠、烦躁、易怒等。

 

日常饮食

常被忽略的补钙方法:

蛋壳含有极高的钙,大家可以把蛋壳磨成粉末然后把粉撒到食物中或放进白开水中食用或饮用,这样方便人体对钙的吸收。

不同年龄表现的缺钙:

儿童:夜惊、夜啼、烦躁、盗汗、厌食、方颅、佝偻病、骨骼发育不良、免疫力低下、易感染。

青少年:腿软、抽筋、体育成绩不佳、疲倦乏力、烦躁、精力不集中、偏食、厌食、蛀牙、牙齿发育不良、易感冒、易过敏。

青壮年:经常性的倦怠、乏力、抽筋、腰酸背痛、易感冒、过敏。

孕产妇:小腿痉挛、腰酸背痛、关节痛、浮肿、妊娠高血压等。

中老年:腰酸背痛、小腿痉挛、骨质疏松和骨质增生、骨质软化、各类骨折、高血压、心脑血管病、糖尿病、结石、肿瘤等。

多食用钙质含量高的食物,如:牛奶、酸奶、奶酪泥鳅河蚌、螺、虾米、小虾皮海带、酥炸鱼、牡蛎、花生、 芝麻酱、豆腐、松籽、甘蓝菜、花椰菜、白菜油菜等。

多做体育运动:运动可使肌肉互相牵拉,强烈的刺激骨骼,加强血液循环和新陈代谢,减少钙质丢失,推迟骨骼老化,同时有利于人体对饮食中钙的吸收。

多晒太阳:紫外线能够促进体内VD的合成利于钙的吸收。但紫外线不能穿透玻璃所以不能隔着玻璃晒太阳。或者使用ZZ-2紫外线治疗仪照射皮肤促进钙的吸收。

吃好早餐:人体早上对钙的吸收能力最强。

对含草酸多的蔬菜先焯水破坏草酸,然后再烹调。如:甘蓝菜花椰菜、菠菜、苋菜空心菜芥菜雪菜、竹笋。


科学补钙

补钙首先看钙源,安全是关键:从钙源看,主要有通过合成、提取等手段获得的化学类钙剂(碳酸钙、葡萄糖酸钙、磷酸氢钙、氨基酸螯合钙、骨钙等)和牛奶等天然食物钙剂二大类。牛奶是公认的最好的天然食物钙来源,是从牛奶中提取的钙质,经过脱水、脱脂、干燥喷雾后得到的一类矿物盐的结合,其成分包括柠檬酸钙、磷酸钙、离子钙。乳钙在人体内不需要太多胃酸参与即可分离呈现离子状态,进而被人体直接吸收利用,迅速调节血钙平衡,增强体质。乳钙是公认的所有钙质中生物利用率最高的食品级钙补充剂,因为乳钙中还有适量的蛋白和合理的钙磷比例21;同时,因为其生产工艺过程中没有任何化学成分和工艺,对胃肠道没有任何负担。因此乳钙是最适合婴幼儿、孕乳母、儿童、老年人补充钙的来源。

看完钙源看剂型:允许使用的钙营养强化剂有四十多种,剂型主要有固态的片剂、粉剂、冲剂、胶囊,及液态的水剂、乳剂等。由于固体钙必须经过胃酸分解,使钙从复合物中游离出来,释放成一种可溶性离子化状态,才能便于吸收。所以一般固体钙都会存在伤胃的隐患,并有产气、反胃等不适。相比较而言,液态的钙由于钙离子游离程序更简单、直接,更易吸收,安全性更高。

少量多次分顿服用:根据肠道高摄入量低吸收,低摄入量高吸收的特点,服用钙产品时,宜分顿多餐服用。适宜服用钙量因人、因所处的年龄阶段而异,总体上每顿的量一般在50100mg内比较适合。婴幼儿每顿不超过50mg,成人及孕产妇每顿不超过100mg为宜。并选择在两餐之间服用,以减少其它食物的干扰。

注重吸收,更注重沉积:钙在骨骼中沉积,是钙在人体内得以利用的最终表现。由于传统的技术困境,许多钙还只停留在注重吸收的阶段。而只有吸收没有沉积,补了很多钙,却不见效,补不进,沉不下GK的发现,将为人们的钙营养迎来一个崭新的时代,一个注重钙沉骨的时代,将真正改变补不进,沉不下的局面,让钙营养补得进,沉得下

中国居民膳食钙适宜摄入量(mg/d

年龄(岁)

AI

UL

0~

300

0.5~

400

1~

600

2000

4~

800

2000

7~

800

2000

11~

1000

2000

14~

1000

2000

18~

800

2000

50~

1000

2000

孕早期

800

2000

孕中期

1000

2000

孕后期

1200

2000

乳母

1200

2000

● AI(适宜摄入量):指通过观察或实验获得的健康人群某种营养素的摄入量。

● UL(可耐受最高摄入量):指平均每日可以摄入某营养素的最高量。当摄入量超过UL时,发生毒副作用的危险性增加。

 

合理补钙:

补钙减肥:人体血钙升高后可增加一种称为降钙素的激素分泌。而降钙素这种激素可降低人的食欲,减少进餐量;另外,足量的钙特别是离子钙,在肠道中能与食物中的脂肪酸、胆固醇结合,阻断肠道对脂肪的吸收,使其随粪便排出。此法更适宜于儿童减肥,无任何副作用。

补钙降压:高血压这一不动声色的"杀手",令人害怕,主要是因为这种病多年不产生任何症状,在无声无息中损害人的动脉血管及身体的其他器官。研究表明,对于某些人来说,不用药物而增加钙元素的摄取可能是有效的一招。

凡每天摄钙1300毫克的人,比起每天摄钙量为300毫克者,高血压的罹患率低12%;在40岁以下的人群中患病危险性减少24%

补钙预防心脏病:大量研究资料显示,钙元素除了通过降低血压的途径来保护心脏外,还有一种护心方式,那就是帮助降低血液中的胆固醇。

每天摄钙2200毫克可减少胆固醇6%;其中危害最大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减少11%,而有益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却保持不变。总之,专家已经确认:不管是通过饮食还是补品,只要增加钙的摄取量,胆固醇情况就会好转。

补钙预防近视:危害青少年视力的眼病--近视眼也会在钙元素面前"甘拜下风"。眼科专家告诉人们:如果眼球缺钙,眼压就不能维持正常,如同电压忽高忽低会闪坏灯泡一样而导致近视形成。因此,在近视的高发年龄段--青春期(具体说来就是十一、二岁到十七、八岁的几年间)补充足量的钙质,很可能会拒近视于体外。

补钙防腹痛:生活中常可见到这样一类孩子,老是喊肚子痛,既不发烧又不腹泻,打虫也无效,而且腹痛可在几分钟后自行消失。这种病状很可能与体内缺钙导致肠痉挛有关。由于血钙是维持神经肌肉正常兴奋的重要因素,一旦偏低,神经肌肉的兴奋性就增高,肠壁平滑肌产生强烈收缩而引起腹痛,此时补足钙质可收到"立竿见影"的治疗效果。

补钙防止肾结石:多年来医生常提醒肾结石病人要限吃钙质,理由是钙为结石的主要成分之一。但新近的研究表明,减少肾结石的办法也许是增加钙的摄取量。哈佛公共卫生学院卡里·C·柯尔汉博士的跟踪调查资料显示:

三餐饮食中含钙量较多的人(天平1320毫克)与摄钙量最少的人(每天516毫克)相比较,罹患结石病的危险性减少1/3

补钙防止经前综合症:当吃含钙量高的饮食时,70%的妇女诉说疼痛减轻,包括月经期间的背痛和痉挛;80%尿滞留减少;90%在整个月经期间哭的次数、神经质暴躁或精神抑郁都减少或减轻。

补钙促高:孩子的个头怎样才能长得更高?适时补钙是一个既简单又有效的办法。最好是晚间睡前喝一杯富含钙质的牛奶。奥妙在于孩子进入睡眠状态后,内分泌系统最为活跃,释放出来的生长激素最多。而生长激素乃是儿童长个头的"催化剂",此时补人大量钙质,加速新骨的钙化与成熟,可谓"珠联璧合",孩子会长得更高些。

补钙防癌:补钙有助于预防肠癌。可能是钙元素可限制胆汁酸通过肠道之故。另一项研究则证实钙能阻止结肠息肉增生。一般每天服用1200毫克钙即可达到目的。资料显示,补钙者息肉再生的比率减低24%

补钙延寿:更令人振奋的是,钙元素可能还是一种延年益寿的养分。意大利研究长寿学的学者做了一个很有趣的试验:将受试的大白鼠分成两组,甲组鼠用普通饲料喂养,平均生存期为89天;乙组鼠的饲料中掺人0.9%的钙,结果活了344天,为甲组鼠的4倍。由此提示,缺钙乃是生命个体衰老的一个重要因素,补钙可在一定程度上使你活得更久一些。


补钙误区

每天一杯牛奶,足以满足需求

一杯牛奶强壮一个民族,牛奶确实是优质的钙质来源,但一杯牛奶还不足以满足人体的钙需求。18岁以上50岁以下的人群对钙的需求是每天800毫克。一杯牛奶(250毫升)约含钙200毫克,同时中国居民在一般的饮食情况下,每天约从食物中获取200300毫克的钙,所以即便是一杯牛奶加饮食,钙的摄入量与推荐量还存在较大差距,而对于儿童、青少年、孕产妇和老人来讲,其钙的摄入量更加不够。所以,人们应在日常饮食中注意多摄取含钙丰富的食物,如奶及奶制品、豆类及其制品、芝麻、虾皮等,并适当补充一些优质的钙类营养补充食品,可为您提供充足的钙,还添加了有助于骨骼健康的镁、锌、铜、锰等重要微量元素,帮助您获得更加均衡的营养。

单靠补钙就可以强健骨骼:

强健的骨骼不仅需要钙,还需要蛋白质、镁、锰、锌、铜等营养元素配合。人体除了注重钙补充,适量蛋白质和其他矿物质的补充对骨骼健康也十分必要。矿物质在体内的代谢、生理功能及需要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尽管钙的作用最大,但其他矿物质元素的作用也不可忽视。多晒太阳、多做运动,对促进骨骼健康大有裨益。适当笑纳阳光中的紫外线,可促进维生素D合成,加强肠道对钙的吸收;运动可激活成骨细胞,促进骨质生成。

年轻人不需要补钙:

恰恰相反,年轻时正是补钙的黄金时期!人体骨骼中的钙,就像储蓄,一般情况下,90%的骨量累积在20岁之前完成,10%2030岁之间完成,并在30岁左右达到峰值。在骨骼达到骨密度峰值之前,骨代谢非常旺盛,摄入的钙会很快的被吸收进入骨骼中沉淀,骨骼生成迅速,骨钙含量高,骨骼最为强壮。

骨头汤有助于补钙:

骨头汤内含丰富的营养物质,特别是蛋白质对人体健康十分有益。但单纯靠喝骨头汤很难达到补钙的效果。检测证明,骨头汤里的钙含量微乎其微,更缺少促进钙吸收的维生素D。因此骨质疏松症患者切莫被骨头汤补钙的传言所误导。另外,对老年人而言,骨头汤里溶解了大量的骨内脂肪,经常食用还可能引起其他健康问题。

含钙高的营养补充食品补钙效果好:

补钙其实并非越多越好,分次补钙和随餐食用有利于钙的吸收利用。提倡分次补钙,是因为一次性食用大剂量的钙,虽然同一时间体内钙量增多,但对于钙的吸收并没有帮助;建议随餐食用钙补充剂,是因为食物中的某些营养素以及在胃肠道消化后产生的某些物质,如维生素C、维生素D、乳糖、氨基酸等,可促进钙的吸收。

用内酯豆腐来补钙:

豆腐是植物食品中最好的补钙食品。大豆本身含有不少钙,凝固豆腐的时候还要加入含钙的凝固剂,所以不喝牛奶的人大都会有意识地多吃豆腐。然而,内酯豆腐却不是钙的好来源,因为其中没有添加含钙凝固剂,而是使用葡萄糖酸内酯作为凝固剂的。同时,内酯豆腐水分太多,蛋白质和钙含量都很低。除了内酯豆腐,日本豆腐也不可用于补钙。

吃牛肉有利于骨骼:

不少人认为欧美人骨骼强壮是因为爱吃牛肉。事实上,很多吃牛肉甚多的人,正是钙缺乏相当严重的人。这是因为牛肉本身含钙量极低——所有的肉都是这样。同时,肉里面含有大量的成酸性元素,主要是磷、硫和氯,它们让血液趋向酸性,身体不得不用食物和骨骼中的钙离子来中和成酸性元素,因而增加体内钙元素的流失,减少钙的吸收。所以,缺钙的中老年人应当适当控制肉类的摄入量,不论是红肉还是白肉。

吃蔬菜与骨骼健康无关:

不少人偏爱动物食品,却很少注意补充蔬菜。他们以为蔬菜里面只有些膳食纤维和维生素,与骨骼健康无关。实际上,蔬菜不仅含有大量的钾、镁元素,可帮助维持酸碱平衡,减少钙的流失,本身还含有不少钙。绿叶蔬菜大多是钙的中等来源,如小油菜、小白菜、芥兰、芹菜等,都是不可忽视的补钙蔬菜。

水果代餐有利于骨骼健康:

很多减肥女性认为,只要吃水果就可以得到足够的蛋白质和维生素,经常用水果代替一餐饭。实际上,水果是一种有益酸碱平衡的食品,却不是钙的好来源,而且严重缺乏蛋白质。骨骼的形成需要大量的钙,也需要胶原蛋白作为钙沉积的骨架。如果用水果代替三餐,则蛋白质和钙摄入量都严重不足,只会促进骨质疏松的发生。

喝饮料与补钙无关:

饮料中大多含有磷酸盐,而磷酸盐会严重地妨碍钙的吸收,促进钙的流失。可乐是其中害处最大者——因为其中含有磷酸。把人的牙齿和骨头泡在可乐当中,它们就会慢慢地溶化!其中的精制糖也不利于钙吸收。所以,凡是需要补钙的人,都要严格控制甜饮料的数量。茶水含有丰富的钾离子,其中含磷量低,还有促进骨骼牙齿坚固的氟元素,因而喝茶对骨骼健康是有益无害的。

靠奶补钙过于单一:有些老年人为了减少体内钙质的流失、防止骨质疏松,长期靠喝牛奶补钙。专家提醒,此法并不完善。

上了年纪的人长期过多食用牛奶,会促使老年性白内障发生。因为牛奶虽然含钙丰富,同时也含有5%的乳糖。乳糖经人体乳酸酶作用,可分解为半乳糖,如果经常过多摄入牛奶,易使半乳糖沉积附着在眼球晶状体中,影响晶状体的正常代谢而降低透明度,促使老年性白内障的发生。

老年人不宜长期大量食用牛奶来补钙,应以虾皮海带、豆制品等含钙高的食物与奶相间食用。

钙过量表现:高钙摄入能影响铁、锌、镁、磷的生物利用率。

1.肾结石。

2.奶碱综合症-奶碱综合症的典型症候群包括高血钙症、碱中毒和肾功能障碍。

3.钙和其它矿物质的相互干扰作用。

4.骨骼过早钙化闭合,使身高受到限制。

5.补钙过多会致低血压。儿童补钙过量会造成低血压,并使他们日后有罹患心脏病的危险。

6.补钙过多可使婴儿囟门过早闭合,头颅不能随着脑的发育而充分增大,一方面形成小头畸形,另一方面限制脑部发育。

这些毛病易致钙流失:很多人以为,通过饮食可以补钙,但实际上在日常饮食中,很多不经意、不正确的膳食行为会让你丢失大量的钙。

磷多丢失钙:钙磷比例失衡是导致人们缺钙的元凶。正常情况下,人体内的钙磷比例是21,然而,现实生活中,人们过多地摄入碳酸饮料、可乐、咖啡、汉堡包、比萨饼、小麦胚芽、动物肝脏、炸薯条等大量含磷的食物,使钙磷比例高达11020,这样,饮食中过多的磷会把体内的钙出体外。

补钙不补镁,吃完就后悔:人们补钙的时候,只注意补充维生素D,却往往不知道要补充镁。钙与镁似一对双胞胎兄弟,总是要成双成对地出现,而且钙与镁的比例为21时,是最利于钙的吸收利用的了。所以,在补钙的时候,切记不要忘了补充镁。含镁较多的食物有:坚果(如杏仁、腰果花生)、黄豆、瓜籽(向日葵籽、南瓜籽)、谷物(特别是黑麦、小米和大麦)、海产品(金枪鱼、鲭鱼、小虾、龙虾)。

大鱼大肉掉钙:高蛋白饮食是引起骨质疏松症的原因所在。有人做过这样的实验:A:每天摄入 80克的蛋白质,将导致37毫克的钙流失;B:每天摄入240克的蛋白质,额外另补充1400毫克的钙,将导致137毫克钙的流失。额外补充钙并不能阻止高蛋白所引起的钙流失,过量摄入大鱼大肉而不注意酸碱平衡,将导致钙的大量流失。那么,怎样饮食才能促进钙吸收?维生素C促进吸收钙:把含钙高的食物与维生素C泡菜汁一起服用,或者每天自己制作脐橙柚子橘子芦柑、柠檬饮用,其生物利用度要增强12%。显然是这些水果中大量的维生素C的参与,使得钙能更好地被小肠吸收。

荤素平衡提高的利用率:比如豆腐炖鱼,鱼肉中含维生素D,豆腐含钙丰富。维生素D可促进钙的吸收,使豆腐中钙的利用率大大提高。另外,主食讲究谷豆类混食,不仅能使氨基酸互补达到最理想化,还能促进钙的吸收。

走出补钙热的误区:在补钙的背后有很多误区,而盲目补钙及过量补钙会使人们出现不良反应,主要症状表现为厌食、恶心、便秘、消化不良等,同时儿童补钙过量还会影响到大脑发育以及生长发育。面对社会上鱼龙混杂的补钙保健品广告,常常令很多人陷入补钙治百病”“补钙越多越好的误区。

补钙过程中还要服用维生素D,或者多晒太阳,以帮助身体对钙的吸收。

钙质的补充必须适量:尽管质的补充对人体健康是很重要的,但是仍不建议每天补充超过2500毫克钙离子,补充过量虽不至于立即出现中毒现象,却会影响其他人体必需矿物质如铁、等的吸收率。钙会和四环霉素产生螯合反应,降低四环霉素的活性,钙也会降低喹啉类抗生素的吸收度,如在使用此类抗生素治疗的期间,尽量避免药物与钙质同时服用,或暂时降低钙质的摄取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