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季养生与食补
来源: | 作者:pro0c900d | 发布时间: 2014-02-15 | 1606 次浏览 | 分享到:

到了春天,凡有肝阳上亢的人,特别容易出现头痛、眩晕,这就是我国医学早已指出的“春气者诸病在头”的原因。现代医学也发现,春天的气候变化,容易使人血压增高,出现头痛、头晕、失眠等症状。饮食防治的方法是,每天吃香蕉或橘子250—500克,因为香蕉含有能降低血压的钾离子。另外,经常食用含钾多的柠檬、梨、绿豆等,对防治高血压也有益处。

胃及十二指肠溃疡病,也易在春天发作,饮食上应避免摄取含肌酸、嘌呤碱等物质丰富的猪肉汤、鸡汤、鱼汤、牛肉汤及菠菜、豆类、动物内脏和刺激性调味品,因为上述食物有较强的刺激胃液分泌的作用或形成气体产生腹胀,增加胃肠负担。饮食防治上,可采用蜂蜜疗法,将蜂蜜隔水蒸熟后,于饭前空腹服用,每日100毫升,分3次服;或用牛奶250毫升,煮开后调入蜂蜜50克、白芨6克,调匀后饮用。这些,均有养阴益胃之功效。

六   有关使用补品的几个注意点

1 针对性的补:不妨进行一次中医体检。明确体质类型。然后再补。随着生活条件的改善和健康意识的增强,服用补品已经很流行。认为,老年人药补一定要慎重,首先,应咨询有经验的医师或药师,弄清寒热虚实及阴阳气血盛衰的状况,决不能听信哪些虚假广告,盲目乱补,如身体不适症状明显或已诊断有某些较重疾病者应上医院治疗,不能自作主张或听凭他人经验胡乱服药。

2 应根据季节气候和地域不同而进补,如春夏季节特别是炎热的夏季一般不宜使用温燥性的补药。应注意虚不受补的情况,有些人虽然身体较虚弱,但往往在服用补益后,反而出现泄泻、腹胀,或烦躁不适和“上火”等反应。

3 不要急于求成,应坚持淡补和缓补的原则,不要企求“一口气吃成个胖子”,不要选用一些大辛大热,过于寒凉或过于粘腻凝滞的药物,尤其不要随意选用一些温肾壮阳的药物使用,如鹿茸、鹿鞭、马鞭、牛鞭、狗肾、海狗肾等,这些药物温性较强,含激素较多,不是肾阳亏虚较严重的患者不宜食用。还有部分胶类药及熟地、黄桂等粘滞性较强的药物,对脾胃虚弱,消化吸收不良的人也不宜随意使用。

4 不要过分看重价格,追求稀有昂贵的补药,有些人经济条件好,在进补上常追求野山参、燕窝、鱼翅等高档补品,实际上并无必要,以燕窝、鱼翅而言,含蛋白质虽分别达到50%和83%以上,但均是一种不完全的蛋白质。总之,无论食补、药补,均应科学合理,根据个人的具体情况,辨证施膳,辨证进补,适可而止,恰到好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