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季养生与食补
来源: | 作者:pro0c900d | 发布时间: 2014-02-15 | 1603 次浏览 | 分享到:

一   春天补养的渠道

万物生长,阳气初生,春天是一个充满生机的季节,体内的精、气、神也在此时复苏。

春季养生食补为上 “春气之应,养生之道也”。对人来说,春天更应该注意饮食调养,以保健康。春季养生“当需食补”。但必须根据春天人体阳气逐渐生发的特点,选择其平补、清补的饮食,以免适得其反。

1 药补:“中医理论认为,春季进补应以平淡进补、补而不燥、因季而宜为原则”春季进补不同于冬季如的厚味进补,春季处于生发季节,也是病原微生物生长繁殖的旺盛季节,加之天气变暖、雨水增多,人体新陈代谢旺盛,因此春补十分必要。春补主要用益气健脾的中药,如:党参、西洋参、白术、淮山等药材,在补充营养、加强消化吸收功能、提高自身免疫力等方面“做文章”;又因春季易产生湿热性疾病,在进补时可以用点大清叶、金银花、茯苓、薏米仁等清热解毒利湿的中药,以防上火。

2保健品

保健品以保健为主,并不能代替治疗药品,因此用了要有益但不能伤身,其中补而不燥是很重要的,如适合春季的西洋参类品种。不过,特别要指出的是西洋参虽属参类,但并不同于大补气血的红参、丰晒参,性味甘温,非虚极之体不适合使用;而西洋参最大的好处就是补而不燥。

3饮食调补

俗语说“病从口入”,在细菌繁殖较快的春季,饮食调节也是春补的关键词。春季饮食应保持清淡;注意控制主食饭量;少吃动物内脏;多食富含维生素类食品。另外,要注意饮食卫生,防止病从口入。

二   春季饮食三部曲

在春天的旋律中,饮食上应注意以下三个“时”的不同。

早春阴寒渐退,阳气开始升发,乍暖还寒。根据祖国医学“春夏养阳”的理论,此时可适当吃些葱、姜、蒜、韭菜、芥末,不仅能祛散阴寒,助春阳升发,而其中所含的有效成分,还具有杀菌防病的功效。此时宜少吃性寒食品,以防阻遏阳气发越。

仲春古人云,春应在肝。肝禀风木,仲春时节肝气随万物升发而偏于亢盛。“按中医理论,春天是肝主令之时,所以此时养生,首要养肝。肝与脾互为母子关系,健肝先健脾,因此春季的饮食养生以养肝健脾为大原则。同样养肝健脾,不同体质也有不同食疗方案祖国医学认为,肝亢可伤脾(木克土),影响脾胃运化。因此,唐代药王孙思邈曾讲:“春日宜省酸增甘,以养脾气”。。多吃酸味食物会使肝功能偏亢,故春季饮食调养,宜选辛、甘温之品,忌酸涩。饮食宜清淡可口,忌油腻、生冷及刺激性食物。此时可适当进食大枣、蜂蜜、锅巴之类滋补脾胃的食物,少吃过酸或油腻等不易消化的食物。这时正值各种既富含营养又有疗疾作用的野菜繁茂荣盛之时,如荠菜、马齿苋、鱼腥草、蕨菜、竹笋、香椿等,应不失时机地择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