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0日,针对我国食物生产还不能适应营养需求,居民营养不足与营养过剩并存,营养与健康知识缺乏等主要问题,国务院办公厅正式发布了《中国食物与营养发展纲要(2014—2020年)》(简称《纲要》)。
《纲要》中提出,到2020年,全国人均全年口粮消费135公斤、食用植物油12公斤、豆类13公斤、肉类29公斤、蛋类16公斤、奶类36公斤、水产品18公斤、蔬菜140公斤、水果60公斤的食物消费量目标。对此,中国食品发酵研究院、营养支持与评价中心主任潘兴昌博士表示,这一食物消费量目标考虑了我国居民的能量需要,有利于改善当前膳食存在的不足。
“在营养方面,我国地区不均衡性十分明显,”潘兴昌说,“一是城乡差距大,二是东西部地区差距大。”
针对这一普遍现象,《纲要》明确提出要优先关注三个重点区域:贫困地区、农村地区、和流动人群集中及新型农业城镇化地区。在贫困地区,将采取扶持与开发相结合的方式,提高居民的食物消费水平。创新营养改善方式,合理开发利用当地食物资源。动员社会各界参与扶贫开发,采取营养干预措施,实现贫困人口食物与营养的基本保障和逐步改善。在农村地区,则要加快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增加农民收入。加强农村商贸与流通基础设施建设,将城镇现代流通业向广大农村地区延伸,推进“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开拓农村食物市场,方便农村居民购买食物。对于流动人群集中及新型城镇化地区,要改善外来务工人员的饮食条件,加强对在外就餐人员及新型城镇化地区居民膳食指导,倡导文明生活方式和合理膳食模式,控制高能量、高脂肪、高盐饮食,降低营养性疾病发病率。
据悉,《纲要》由农业部和卫生计生委共同牵头,发展改革委、财政部、教育部、科技部、商务部等5个部委参与,历时3年多时间编制完成。编制过程中,多次深入典型省份调研,广泛征求了地方政府、有关专家和食物营养企业等各方面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