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吃面条的故事
来源: | 作者:pro0c900d | 发布时间: 2017-03-24 | 1932 次浏览 | 分享到:

面条的来历有什么故事?


  南方吃米北方吃面,作为拥有4000年历史的面条来说,可谓是影响深远,陆游也感叹:“朝饥食齑面甚美戏作。”那么作为我们经常食用的食物,大家对面条的历史和来历有多少了解呢?




面条起源于中国汉代。那时面食统称为饼,因面条要在“汤”中煮熟,所以又叫汤饼。早期的面条有片状的、条状的。片状的是将面团托在手上,拉扯成面片下锅而成。到了魏、晋、南北朝,面条的种类增多。著名的有《齐民要术》中收录的“水引”、“馎饦”,“水引”是将筷子般粗的面条压成“韭叶”形状;“馎饦”则是极薄的“滑美殊常”的面片。

挂面作为面食的一种,在面食界一直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挂面是一种细若发丝、洁白光韧,并且耐存、耐煮的手工面食,专门从事敦煌饮食研究的高启安博士说:“检阅敦煌文献发现,远在唐代就出现了挂面,当时叫做‘须面’。”





过去,学术界一直认为成书于元代的《饮膳正要》所记的“挂面”,是中国有关挂面的最早记载。


而在敦煌文书中不止一次出现“须面”,并被装入礼盒送人。


如当时敦煌的一户人家将“须面”用作了婚俗中的聘礼。今日中国仍有地方将挂面称作“龙须面”。




中国各地的面食风味也十分不同;烹调方法有凉拌、烹捞、脆炸、煨烩、汤煮及炒溜等等。


古时民间卫生条件很差,因饮食不洁,患胃肠病者颇多。而面条在粮食中最为洁净,面条用水沸煮,吃原汤面,就会大大减少疾病的发生。所以千百年来,侍候病人的饭食,多用面条。


面条的主要营养成分有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等。

面条易于消化吸收,有改善贫血、增强免疫力、平衡营养吸收等功效。(源自百度百科)




高纤宝无糖挂面采用高科技配方,筋道面粉,营养均衡,是现代人健康养生必备主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