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叶刀子刊连发三文:糖尿病已成我国主要公众健康威胁
来源: | 作者:pro0c900d | 发布时间: 2014-11-21 | 2990 次浏览 | 分享到:

第二篇文章详细中国糖尿病流行的原因。共同作者之一、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营养科学研究的林旭研究员表示,“在过去30年中国成年人2型糖尿病的发病率大约增加了10倍,不健康饮食和生活方式是中国2型糖尿病流行的首要因素,还包括工业化、城镇化和人口老龄化。”

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生活方式从传统中国方式的转型导致生物学与环境不匹配,林旭研究员及其同事在文中写道。快速的城市化使得目前为约有一半的中国人口目前生活在城镇,而20世纪70年代后期仅为20%,这与下降的体力活动以及饮食方面的改变共同促成了糖尿病的流行。

此外,以高脂、动物来源食物及含糖饮料等为特征的西式饮食和以碳水化合物为主、高盐的传统中国饮食都是糖尿病的“推手”。

其他一些推动因素包括精神压力、高吸烟率(中国有超过3亿的烟民)、双酚A等环境内分泌干扰物和社会阶层。另外,母体营养不良以及妊娠期糖尿病(在中国发病率也有增加)可能使得后代更容易患糖尿病。

2型糖尿病的基因遗传很可能也起了重要作用,但目前研究并没有明确特定的遗传因子可以解释中国及西方国家流行情况的种族差异性。

林旭研究员强调,“总的来说,在控制肥胖及2型糖尿病的流行趋势方面中国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政府、公众以及私企、营养及医疗研究人员以及医生需要共同合作,不仅要继续深入研究导致糖尿病流行的关键原因,还需要提供更好的饮食和营养推荐意见,同时要制定相关政策、实施有效的公众教育和干预措施,创造一个更利于健康生活的环境。”

治疗策略:中国人的糖尿病不同于西方

最后一篇文章由北京中日友好医院的杨文英教授和广州中山大学翁建平教授共同撰写的,文中提出了针对中国糖尿病患者的治疗策略。

与欧洲人种相比,中国人在疾病早期表现出更严重的β细胞功能障碍,确诊时BMI水平较低,且更倾向于储存更多内脏脂肪,这使得中国人更容易发展成为糖尿病。

作者在文中写道,“中国糖尿病患者特异的临床表现使得我们需要制定适用于他们的治疗方案,而不是一味按照欧洲及北美的治疗指南。”

中国糖尿病患者治疗管理的关键是维持β细胞功能和控制餐后血糖,餐后血糖的升高在中国患者中十分明显。

与西方国家相同的是,中国糖尿病指南推荐二甲双胍作为一线治疗药物。可供选择的一线药物包括胰岛素促泌剂和α糖苷酶抑制剂,有证据表明后者尤其适用于中国患者。肠促胰素类的药物被推荐为二线药物使用,但这些药物在中国患者中的临床使用经验还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