潜伏在我们身边的登革热
来源: | 作者:pro0c900d | 发布时间: 2014-10-09 | 2606 次浏览 | 分享到:

什么是登革热?

登革热是登革病毒由伊蚊(俗称花纹或者花斑蚊)传播引起的急性虫媒传染病。

登革热流行季节常是天气湿热、蚊虫滋生的季节,一般在每年的511月,高峰在79月。



登革热有什么症状?

①发病较突然,有畏寒、发热、伴疲乏、恶心、呕吐等症状,发热常为24—36小时内达到39度到40;

②皮疹:于病程5—7日出现多样性皮疹(麻疹样皮疹、猩红热)皮下出血点等,皮疹分布于四肢躯干或头面部,多有痒感;

③伴有较剧烈的头痛、眼眶痛、肌肉、关节和骨骼痛;

④出血倾向严重,有鼻出血、皮肤出现血大批淤斑,呕血、便血、咯血、血尿、阴道出血,甚至颅内出血等。

生物岛会不会好晒哦



预防登革热,先防蚊虫滋生

①最有效的消除伊蚊的方法是消除伊蚊的滋生地,包括小型喷灌、旧轮胎、塑料袋等积水地方,必须采取每个星期翻盆倒灌消除积水或放农药、清理置容器等综合措施;

②每个星期使用杀虫剂喷洒室内和室外,也可使用蚊帐、门窗纱网防蚊、用电蚊香、驱蚊器来防蚊;

③及时清理垃圾、垃圾统一回收处理,保持坏境的清洁和卫生;

④室内种养的水生植物(如富贵竹、万年青、佛手等)应每隔5—7天洗瓶换水、清洗根须;登革热流行期间应避免种养水生植物,如必须种养则改为用泥、沙种养;

⑤改善室外环境卫生,疏通下水道,铲除杂草,及时清除各种无用积水(如沟渠、天台等地面积水),填塞竹节树洞等。


什么是伊蚊?

伊蚊是蚊科中的一种,有时也被人们叫做“花蚊子”。传播登革热病毒的蚊子叫埃及伊蚊和白纹伊蚊。



如何远离蚊子?

据了解,目前无有效疫苗预防登革热。主要预防措施为清除室内外积水,防止伊蚊孳生,避免蚊子叮咬。

水缸、水池、花瓶等贮水容器,每隔3—5天刷洗、换水一次;室外露天的盆、罐及瓶子倒置或掩埋。及时清除单位、住户室内外各类型小积水,如房前屋后、阳台、天台、花盆托盘、各种盆罐容器、废旧轮胎、消防池等。庭院喷水池、假山水池、荷花盆、莲盆等积水无法清除时可采取养鱼等方法,杜绝蚊虫孳生。

另外,房间装置防蚊网,睡觉时挂蚊帐。到登革热疫区应采取个人防护措施,如裸露皮肤涂蚊虫驱避剂防止蚊虫叮咬。



旅行者如何预防登革热?

到东南亚等有登革热流行的区域旅游要预防被蚊子叮咬,应穿着长袖衣服及长裤,并于外露的皮肤及衣服上涂上防蚊药物。